舞美机关多 剧场如战场
编辑:亦蓝 [ 2012-2-24 11:13:01 ] 文章来源:舞台灯光网
“天后”王菲这个年过得有点堵。春晚走音风波未息,重庆演唱会又陷“塌陷门”,还没开唱,观众看台就塌了,活脱脱上演了现实版的“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虽然演唱会已补开完毕,但惊弓之鸟们受到惊吓的心怕是一时难以抚平了。这不,补开的演唱会上座率仅为六七成,比起坍塌那一场的人山人海、见缝加座的疯狂,场面要冷淡多了。
演唱会上的意外,近年常常见诸报端。
先说台上。跌落舞台,在舞台上滑倒,与观众握手时被情绪高涨的观众拽下舞台的情况时有发生,总能被当成演出的一剂猛料追踪报道。当年黄家驹不慎跌落舞台突然离世,令多少人扼腕叹息。一晃好多年过去,舞台花样频繁翻新,技术不断升级,曾经的叹息却还是止步于叹息,舞台安全问题依然是“华美、时尚、高科技”之外不那么重要的一个话题。于是有了后来的林子祥演唱会从高台坠落当场昏迷,齐秦演唱会鼓手掉入升降台不治身亡,周华健踏空升降台跌入洞底……这些都被解释为意外,而意外的出现,说明程序并不完美,存在着没被发现或者发现了却不想承认的漏洞。
曾有报道称,陈思思应邀参加某演出活动,彩排时,陈思思与主办方商定,演唱时不做舞台升降,不燃放烟火。但是到正式演出时,主办方擅自将陈思思脚下的舞台升高两米以上,并且没有做任何保护措施,紧接着,舞台周围开始燃放烟火。陈思思被突如其来的巨响惊吓,不由自主地退后两步,险些摔下舞台。演出结束,陈思思称,当时呛了很多烟,一度失声无法演唱。
在数字舞美效果朝着“震撼”的标准一路狂奔时,飞个花啊,飘个雪啊,已远远不能满足重口味观众的需要,台上的演员要不断克服舞台升降速度加快带来的恐高,灯光强弱、颜色快速切换带来的晕眩,以及干冰烟雾弥漫导致看不清舞台等干扰。在保证震撼效果的前提下,要想确保舞台安全,惟有多几次彩排“踩点”,提前熟悉舞台的各种机关,方能在多彩多姿的数字舞美变换中躲过一劫。
再说台下。除了前排有被干冰呛几口烟、被演员抡耍的道具砸中的危险,坐在中间和后排的观众也同样面临考验。比如有的演出,为求演员出场的震撼效果,直接让演员吊着威亚,从后排观众上空滑向舞台,威亚上的人惊心动魄,底下的人同样胆战心惊。再如,某演出为营造洪水的真实效果,上百吨水在观众席上空从天而降,尽管观众入场时都领取了雨衣,很多人仍被这汹涌而来的水势搞得猝不及防。又有,某些地方政府搞的庆祝演出,为了和台上的烟花呼应,在观众席中间也焰火四起,礼炮大响……
话说舞台上的机关,考验的是演员的灵敏;台下的机关,观众则无从躲避,只能听天由命,自求多福了。无论是在体育场馆里的一票难求的巨星演唱会,还是临时搭建舞台的户外演出,从不顾看台承重能力的加座塞座,到平地而起的颤颤巍巍一串串一圈圈的临时看台,为了装下更多的观众,各种手段齐上阵。
就连舆论,也千篇一律地以观众的多寡为重要评价标准,室内演出总是因上座率高而自鸣得意,户外演出也大多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甭管你是路过的、被拉来充数的还是看热闹的,人多比掌声是否热烈更说明问题。更有甚者,被挤得爬墙、上房、上树,凡此种种,每每成为演出引人入胜的佐证。
“连过道都站满了人”,也是形容演出大受欢迎的惯用笔法,但是换个角度考虑,若果真如此,一旦场内着火,或者发生恐怖袭击,观众又从哪儿逃生呢?那“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假如发生意外需要疏散,又怎么防止发生踩踏事故呢?
热闹不知是谁的,危险却实实在在是自己的。热闹不过人看人,人一多,事儿就来了。公交车一平方米8个人算超载,演出时单位面积的观众人数多少算超标呢?
文章来源:舞台灯光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有意与本网合作者请与我们联系。未经《舞台灯光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