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花鼓戏《老表轶事》——湖南省花鼓戏院
今年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30周年,为进一步促进繁荣中国舞台美术创作和学术交流,一场名为“乘光如歌,对语正平”的舞台灯光艺术研讨会4月3日至6日在杭州举行。这是国内第一次以戏剧舞台灯光为主题的大型研讨会。
4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以展示、讨论的方式,不仅对舞美灯光设计家周正平的个人创作及风格进行梳理、探讨,还就国内戏剧舞台灯光设计创作、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业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梳理舞美灯光发展脉络
周正平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灯光设计,在近30年的工作时间里,他的作品涉及京剧、昆剧、越剧、川剧、秦腔、豫剧、评剧、粤剧、花鼓戏、曲剧等40多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等舞台领域,参与设计作品250多部,几乎拿遍了国内舞台灯光设计的最高奖项。他的灯光设计体现出戏曲婉约的古典气韵,使现代化的灯光与中国古老戏曲相融,形成“以光代景,以光传情”的诗化艺术风格,被誉为“灯光诗人”。周正平作为中国当代具有重要地位的舞美灯光设计家之一,他的个人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探讨周正平作品,能够清晰地触摸到国内舞台美术的发展脉络。
做为研讨会的首位发言人,著名导演杨小青回顾了她和周正平自1986年以来合作的作品,认为周正平从《大观园》起步,由《陆游与唐婉》露峥嵘,到《西厢记》成熟,为提升越剧现代审美,树立诗化写意的舞台美学做出了贡献。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季国平表示:“周正平的灯光艺术探索和创作的过程,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年代,伴随着现代舞台科技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当代戏剧艺术新的繁荣。作为当代颇具代表性的灯光艺术家,研讨周正平的灯光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研讨当代中国的舞台灯光艺术,研讨当代戏剧演出舞美的发展历史。”
巧用科技 理性创作
研讨会上,当下舞台灯光设计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成为焦点之一。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蔡体良总结道:“国内目前70%的舞台灯光还没有进入艺术创作层面;70%的现代设备和器具还停留在照明的功能上;70%的舞台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艺术地运用。”
而奢侈豪华的“晚会化”舞台亦被专家诟病。季国平指出,无节制的大制作令人对舞台美术失去好感,甚至演员表演水平的下降也与当前的舞台美术风气有很大关系。如何把技术性很强的灯光设计与艺术性极高的舞台创造相结合,把灯光技术转化为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段,特别是如何运用到民族戏曲艺术上,是要有大智慧的,如果忽略了戏曲的特性和剧目的实际,过度使用舞台技术手段未见得是什么好事,有时大制作反而使人对舞美失去好感。季国平举例说:“现在青年戏曲演员表演水平的下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原因之一,与演员对舞台技术的过分依赖或舞台技术不节制的干扰是否有关?值得我们深思。”
对此,蔡体良也深有体会,当前舞台美术创作的态势五花八门,有摇旗呐喊的,有占山为王的,有摆弄包装的,而循入“晚会化”的泥潭或走“豪门”的路径等等,心态浮躁,少了点理性思考。
在此背景下,周正平的“巧用”“惜用”灯光无疑凸显其重要的研讨价值。蔡体良指出周正平在替代颜料画的布景创作历程中,用“墨”愈来愈惜墨如金,用“色”愈来愈纯情,表述的语言也愈来愈简练、深沉。周正平自己总结说,“设计者要有导演意识,要有整体思维”“要用光如泼,又要惜光如金”“摆对灯光在戏剧中的位置和作用,该繁则繁,该简则简”。
同时,业内专家发出呼吁,目前国内尚无与当今舞台灯光创作相匹配的理论作品,希望业内同行为新时期新剧目的舞台灯光尽早进行理论总结。
带领中国舞台灯光走出国门
由于这些年在灯光设计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周正平的作品频频在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舞台上得以展现。他多次参加世界舞美界的奥林匹克——布拉格国际舞美展以及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世界舞台设计展,向世界舞美界展示中国当代舞美艺术的独特风采。
而此次举办的周正平灯光艺术作品研讨会同样引起了国际舞美专家的关注,现任国际舞美组织主席路易斯·詹森(荷兰),前任主席迈克尔·伦瑟(美国)以及来自瑞士、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专家代表参与了会议。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担任戏剧系教授的迈克尔·伦瑟认为,周正平“拥有艺术和技术的才能”,设计出的是“富有想象力的灯光”,能让“观众更加愉悦地享受演出和理解演出”。迈克尔对于周正平两部灯光作品专著予以高度评价,他说:“专门介绍灯光设计的书籍目前不够多,我们有幸看到周正平的灯光设计实录,为这一学科的文献增添了非同寻常的新品。”
最近国际舞美组织和捷克斯洛伐克文化部向周正平发出邀请,周正平将作为中国灯光设计师携作品参加今年的“布拉格国际舞美展”。